来增祥:设计,重视环境 - 以人为本

乐居咖 人气:2.98W

来增祥:设计,重视环境 以人为本

来增祥,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市政府建设中心专家组成员、同济联合公司室内设计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建筑学会室内外环境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高级顾问。

来增祥的名字,不仅在同济人耳中如雷贯耳,在全国设计界也是赫赫有名的。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去俄罗斯留学研习建筑设计的行业前辈,

记者:来老师您好,您是设计行业很资深的前辈,请问您是怎样踏入设计行业的?

来增祥:我学的就是设计。我是最早在清华大学学建筑学,学了一两年就去俄罗斯学建筑学,就是建筑设计专业学,在俄罗斯学了六年。后来学成归来之后就一直待在同济专攻设计了。

记者:您还记得您的第一个设计是什么吗?

来增祥:记得,那时候六七十年代,天天搞运动,那时候上海有个文化革命广场,就在博兴路那个地方,很大的,在运动中被一把火烧掉了,我们就负责去还原这个文化广场,现场设计现场施工,这应该算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像样的设计吧。

记者:作为设计专业的博士生导师,目前您特别关注的话题有哪些呢?

来增祥:我很重视旧房改造,我认识一个瑞士的设计师,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对我国大拆大建的现象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向我们很多地方盖了二三十年就推倒重盖的种现象是一种资源浪费。从人文角度讲,日本的大阪和神户如果按照我们北京的标准早就应该拆掉了,但他们却整理得很干净保护的很好,我认为其实人家比我们富有,而我们却大手大脚的,没有做到节俭。这个里面旧房改造和我们的家具一样也是有人文内涵的,有些老方很有特色就不应该拆。

以前在海宁路那块,原本是虹口区区政府的,有一些很棒的建筑,大概三四十年代日本搞的,但是最近一看,全被拆掉了。我觉得像这种建筑,不够完全与开发商的标准来衡量。开发商的标准可能是看重那块地皮地理位置好,拆了建商业房能得到更多的回报。但其实这样子的房子被拆掉还是非常可惜的。谁有那么大的权力把这么好的房子拆掉?相当浪费的做法。

在德国、瑞士等很多地方,他们那里对旧房的态度是以改造优先的,不会那么随意地拆迁。像北京,还保留了很多四合院、胡同等等,这方面就比上海做的要好。

记者:您是深圳市室内设计师协会高级顾问,听说您也经常去深圳做讲座等等,那么,就城市建设和设计来说,您觉得深圳和上海的区别在哪里?

来增祥:从好的一面来讲,我觉得深圳有山有水。而且深圳有些运作也不错,比如说世界之窗、民俗村,我还去看过野生动物园,在这一类,深圳都是走在前面。别的地方想copy,想照深圳世界之窗来做是做不到的。因为深圳做得非常细,我看过,尽管景观是缩小的,但是做得很细。这些方面我觉得做得非常好,非常有特色。而从深圳的自然条件来讲,是有山有水,但是也稍微有些缺陷,因为它是一个带型城市,非常窄,所以上下班高峰期在某些路段容易堵车。另一个好的方面就是深圳是“南窗口”,这个提法现在已经是很少讲了,就是说它可以很容易把香港、境外的一些好的管理和理念都引进来。深圳这地方好像很少有“红眼病”,在设计领域,同行之间恶性竞争的很少,就是你做得好,那就你做,不会相互之间看不起,这点我觉得非常好。

那么就上海来讲,有时候可以说是坏事变好事。上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半殖民地,有很多租界。但正是因为这样,上海可以吸取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成为“海派文化”,这个是它的优势。但是上海现在人口非常多,固定人口1700万,加上外来人口要2000多万。所以我觉得上海适合人居就有很多不利的因素。但是上海每年都有很多国际性的大活动,这些大型活动可以拉动上海发展。所以,我觉得上海和深圳都应该各自发挥它的优势和特色。这两座城市都有互补的地方,应该多多交流,把两座城市的特色发挥足。

记者:对于当前设计界存在的“轻装修、重装饰”的现象,您怎么看?

来增祥:我认为家居问题是好解决的,难解决的是中间这个大的问题,包括弱势群体,以及社会责任等问题。从国际上看我们也可以采用两淡两轻的理念,一个是淡硬装重软装,还有就是信息和防范的意识,这块国内比较重视,也就是淡硬装重设施,也就是加大家居设施中的科技含量,这是一个发展趋势。

包括厨房和卫生间把质量做好很重要,这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钱要花在必要的东西上面。也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这些新的技术争取能运用到建筑里面,现在地热用的就很多。还有就是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往往中国的建筑是分阶段的,然后再由装饰公司去做,中间肯定有很多部分需要改动,这就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现在在施工工艺上采取全装修,也就是说客户拿到房的时候不是一个毛坯房,而是把里面基本的装修先做好。全装修做的时候也包括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存在着一种兼容性。但这样就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从提倡工厂化、装配化等这是加大科技含量加大产业化的问题。

记者:设计是比较特殊的行业,与个人的修养和生活经验有直接关系,您是如何培养和激励年轻的设计专业的学生?

来增祥:我现在看来,在教育方面,要重视设计教学与社会需求、社会实践相联系,怎么样让学生从大学本科开始适当与社会接触,叫实习也好,合作也好,要有联系。

第二,教学进程应该跟国际交流,上海的高校之间也可以适时互动。我们学校曾经做过中日韩的学生交流,各校师生围绕一个课题如旧房改造进行学生设计作业并评论,我觉得效果很好。

另外,我认为传统跟现代的东西应该互相补充,现在学校的教育很重视电脑绘图,手绘差不多忘掉了。现在国际上的招投标,手绘也很重要,手绘可以把一个人的构思表达的很好,而且手绘体现自己的艺术素质。电脑绘图与手绘是相互补充的设计表达。

设计教育对于历史,不要采取虚无主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今天看昨天的是历史,今天的东西明天看来,也是历史,发展是延续的,对历史的无知,往往设计就比较单薄。我们现在的设计,既强调时代精神,也要强调地域文化。要做个好的有高度设计师,什么都要懂。

记者:在您看来,设计行业对设计师有哪些更高的要求呢?

来增祥:对于设计这个行业,一个是环境,一个人本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这个专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首先要多重视环境的问题,我甚至用这个话,“环境,环境,环境,怎么说也不为过”。环境为源,整体和谐,有三个层次需要考虑:一是宏观的要考虑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讲,这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国家总能耗的三分之一,是土建、装修浪费掉的,我们的装修能耗是日本的三倍到五倍;二是室内环境设计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左邻右舍,有形无形的,还有软环境;三是不要只注意视觉环境,还要注意室内空气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等,比如现在国家要求新风换气量成人不少于每小时30立方米。

以人为本,我认为要亦情亦理,“情”,就是氛围要人性化,“理”是要有科技含量。室内设计要把它演绎成空间的布局跟平面的布置,包括界面的处理。以人为本,也要求设计师向弱势群体倾斜,如一般工薪阶层的居住室内设计,老龄生活环境,无障碍设计等等。设计师还要学会跟不同性格的业主沟通,设计师既要重视自己的创作,也要尽量与业主的要求和想法协调。